在山东制造业的宏大版图里,有个容易被忽视却至关重要的“小角色”——一颗小小的螺丝。别小瞧它,这颗螺丝,拧动的是山东制造从大到强的关键齿轮,承载着“冠军制造 工赋山东”的深刻内涵。
去年装修房子,我和对象建材市场挑五金,本以为螺丝都差不多,可老板推荐了一款我们山东产的品牌,说“这螺丝,硬度够、螺纹精准,是咱山东老厂用新工艺做的,好多大型机械都指定用”。装上后,我发现这螺丝确实不一样,轻轻一拧就稳稳就位,没有丝毫打滑。看似普通的螺丝,背后是山东制造对精度和质量的执着,这种精益求精,不正是“工匠精神”的体现吗?
山东的螺丝企业,大多是扎根行业多年的“隐形冠军”。它们不追求大而全,只专注把一颗螺丝做到极致。有的企业花数年时间,研发新型材料,让螺丝更耐腐蚀、耐高温。有的投入大量资金更新设备,把螺纹误差控制在微米级,只为让产品更契合高端制造需求。在这些企业车间里,工人们对待每一颗螺丝,都像雕琢艺术品,一道道工序严格把关,不合格品绝不流入市场。这份对品质的坚守,让山东螺丝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站稳脚跟,成为众多高端装备不可或缺的“小零件”。
但山东制造的螺丝,可不止有“匠心”,更有创新。在互联网时代,一些螺丝企业借助大数据分析客户需求,开发出定制化产品,从形状到材质,满足不同场景,还有企业引入自动化生产线和5G技术,实现生产过程实时监控、精准调控,不仅提高效率,还降低成本。曾经传统的螺丝制造,在数字技术赋能下,正焕发出新活力,成为“工赋山东”的生动注脚。
从一颗螺丝,能看到山东制造业的整体缩影:既有传统产业工人的坚守,传承着精益求精的老手艺;又有科技创新的加持,拥抱数字化浪潮,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。在迈向制造强省的路上,山东制造业不盲目追求规模扩张,而是像打磨螺丝一样,深耕细分领域,培育出众多单项冠军企业,它们在各自赛道发光发热,共同撑起山东制造的脊梁。
当然,山东制造业也面临挑战,比如高端人才短缺、部分核心技术仍依赖进口等。但就像螺丝不断优化升级一样,山东制造也在积极破局:出台人才政策吸引高端人才,加大科研投入攻克“卡脖子”技术,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。
每一颗螺丝,都是山东制造的“代言人”。它们默默发力,用品质和创新讲述着“冠军制造 工赋山东”的故事。期待未来,山东制造在匠心与创新的双轮驱动下,像更多颗紧密咬合的螺丝,为中国乃至全球制造业贡献更大力量。
(作者 王瑞)
仁信配资-股票配资网站排行-配资门户官网-配资平台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